秉承中國電子工業(yè)的優(yōu)良傳統
中國電科始終與新中國同心同行
用一個個關鍵技術,一型型核心裝備
支撐強國強軍的偉大事業(yè)
國家工業(yè)遺產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是見證這段奮斗歷程的重要載體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它們
探訪深藏其中的奮斗記憶
俯瞰大地、探索海洋、追夢太空
人類認知自然的每一次跨越
都離不開雷達的身影……
雷達
一種利用無線電波發(fā)現目標
并測量其位置的設備
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千里眼”
作為中國雷達工業(yè)的發(fā)源地
中國電科14所
是我國諸多新型、高端雷達裝備的始創(chuàng)者
也是信息化裝備研發(fā)的引領者
這個與新中國同齡的研究機構
見證了我國軍事信息技術從追趕到領先的歷程
走進展廳
“小紅樓”的浮雕便映入眼簾
這個坐落在在南京城北的2層小樓
清晰地記錄著
從修配、仿制雷達
到自主研制、自主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說起14所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
1946年11月建立的“特種電訊器材修理所”
1949年4月研究所光榮起義
同年10月
雷達所從杭州回遷到南京
100多名職工、三四臺機床
幾部從敵方繳獲的雷達……
為我國雷達事業(yè)發(fā)展
保留了最初的火種
1950年4月
新中國成立第一雷達營
全部33名技術人員由14所派出
同年10月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
三年期間內
14所共為朝鮮前線
提供了全部129部雷達
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1953年是“小紅樓”里
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
誕生了我國第一部國產雷達314甲
翻開中國雷達事業(yè)嶄新的一頁
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25公里
這也是我國第一批裝備部隊的國產雷達
1954年,中央軍委通信部
在中南海瀛臺舉辦通信裝備展覽
毛主席在314甲雷達等裝備前駐足觀看
并高興地稱贊道:“我們中國人什么都可以干出來”!
我國第一部國產雷達314甲
在北方大山深處
一面足有兩個半籃球場大斜坡上
一個迷彩斑斕、有8層樓高的
超遠程相控陣雷達
已佇立了40多年
這部新型雷達的預警任務
是探測幾千公里外的空中目標
并保證絕不漏警
這部雷達的研發(fā)耗時整整8年
基地海拔1500米
山洞里夏天潮濕悶熱
冬天零下20攝氏度
風吹到臉上像針扎一樣疼……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
從總體方案的論證
到最終安裝調試和鑒定驗收
技術團隊忘我投入
奮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條件雖然苦,但我們體會到了生命燃燒的激情。”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
空警-2000預警機
帶領著龐大機群
從天安門廣場上空呼嘯而過
空警-2000預警機成功實現交付
填補了我國大型預警機雷達的空白
也開啟中國預警機雷達的研制歷程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新
70多年的歷史
經歷數不清的風風雨雨
中國電科科技工作者
征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創(chuàng)造了國內諸多“第一”
第一部相控陣雷達
第一部機載PD火控雷達
第一部預警機雷達
第一部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
多型雷達產品性能
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織成了密布陸海空天的“金鐘罩”和“鐵布衫”
奮斗是一種情懷
中國雷達工業(yè)發(fā)源地
不僅承載著雷達工業(yè)的歷史記憶
也記錄了科技工作者的奮斗歷程
這里
既有奉獻一生的老一輩科學家
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堅力量
更有充滿活力夢想的年輕一代
他們
身懷絕技而又樸實無華
勠力同心、銳意進取
躬身于實驗室
奮斗在戈壁大漠、茫茫滄海
嘔心瀝血、默默奉獻
一步一個腳印
構筑起陸海空天一體的攻防裝備體系
為增強我國國防實力筑牢安全基石